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2022年5月保險業經營情況數據可知,人身險原保費收入為18992億元,同比下跌2.25%。其實這個結果,也是大部分業內人士所意料之中的。最直接影響是疫情,導致國內經濟發展受挫,客戶可支配收入降低,保險消費欲望也受到影響。但深入保險行業內部結構來看,傳統保險代理人脫落、保險產品形態固化帶來影響更甚。
產品+人力雙困局,人身險保費增速放緩
據銀保監會下發的《關于2021年底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情況的通報》來看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641.9萬人,與上年末的842.8萬人相比,減少200.9萬人,同比下降23.83%。新消費時代下,消費者觸媒習慣及購買行為遷移,許多傳統代理人無法適應新環境、滿足新需求,被迫轉行;而另一方面,在互聯網介入、信息高度透明的環境下,傳統保險代理人的信息優勢不再,且線下產品本身競爭力就不比線上,大量客戶流向互聯網產品,傳統保險代理人生存難度直線提高。
因此,互聯網保險市場的產品之戰就此打響,經過幾年勢如破竹的發展之后,互聯網人身險市場面臨“創無可創”的境況。從健康險和意外險的角度來看,產品供需雙方的結構性錯配凸顯,以至于無法有效激發市場需求,各家險企、機構也陷入零和博弈,要么產品形態相互抄襲,要么“創新”推出各種非實用保障,如提高病種數量、疊加輕中癥甚至前癥等;從壽險的角度來看,受新規對保司風險評級及償付能力等各項指標的要求影響,十年期長險減少,且在未來壽險預定利率也大概率走低的情況下,壽險未必是低利率時代的最終受益者。
傳統“粗放式”發展行將就木,各家險企、機構亟須轉變賽道
疫情的催化,低利率時代到來,客戶消費習慣轉變、需求升級,這些因素無一不提醒著我們,人身險傳統的人海戰術和價格戰等“粗放式”發展已行將就木,未來發展需要注入新動能。
以醫藥健商險創新科技平臺“樂橙云服”為例,在人身險保費增速放緩、行業創新力日漸式微的情況下,樂橙云服將健康管理、創新療法、藥品、互動商城四大嚴選產品庫植入保險保障中,如互動式重疾險疾走豹1號,其將保額與微信步數及運動卡路里相掛鉤,通過對客戶自發的健康管理有效降低理賠率同時,也能夠依靠在互動商城中高頻次互動,使客戶對保險服務產生黏性、對保險品牌產生更深層認知。
在樂橙云服執行總裁魯田天的規劃下,樂橙云服陸續推出的青云衛1號、疾走豹1號、金盈衛,無不躋身市場頭部行列。在行業產品陷入同質化怪圈的時候,魯田天帶領團隊通過IP營銷走出一條差異化競爭新路徑。
據悉,未來樂橙云服也將繼續通過其中臺的生態組裝系統,提供保險、健康深度融合的一系列數字化產品,并依托大數據與用戶行為數據,將其推送給合適的客群:針對高客群體,推送稀缺醫療服務;對于普通客群,則會將高額、稀缺醫療服務融入保險進行推介,使保險作為普惠型創新支付工具,服務大眾。
人身險的未來發展之路充斥著各家之言,但隨著醫險融合、風險管控、挖掘客戶需求和增強客戶體驗的初期拓荒,人身險新賽道已經逐漸顯現,突圍之路亦將逐漸開拓。
新財網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!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,請聯系編輯刪除。